股票配资精选平台_在线期货配资申请_配资股票专业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凝心聚力 “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
你的位置:股票配资精选平台_在线期货配资申请_配资股票专业操作 > 在线期货配资申请 > 为建设金融强国凝心聚力 “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
为建设金融强国凝心聚力 “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24-02-18 04:44    点击次数:59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如何走好金融强国之路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重大命题。2024年2月3日,“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一书发布。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承办,人民日报出版社提供出版支持。

2024年2月3日,“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线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原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等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徐冲、人民日报社评论部高级编辑周人杰等媒体人员出席。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主持。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2024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和发力方向。在此背景下举办的“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是一场信息量大、专业性强、闪光点多的研讨会,由开场致辞、主题发言和两场圆桌论坛组成。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致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在致辞中说,过去几十年,我国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金融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应对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等重大挑战,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几代金融人的智慧和汗水,也为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看到成绩的同时,与世界金融强国相比,我国金融业在结构、效率、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特别是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金融风险隐患增多,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给金融强国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强国之路。”顾良飞说,建设金融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凝聚共识、携手共进,共同书写金融强国建设的壮丽篇章。

人民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丁丁在致辞中表示,人民日报出版社顺应大势推出《金融强国之路:理论与实践》一书,抓住了“金融强国”这个重大热点问题。全书围绕“八个坚持”展开,兼顾理论文章与案例解析,在厘清概念的同时讲好中国金融故事,与广大读者一道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八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更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为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他介绍,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六编辑中心近年来深耕财经图书,特别是金融图书,聚焦提升国民金融素养,立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致力于为读者提供读得懂的金融“常识课”。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主持会议并分享《金融强国》写作提纲

应人民日报出版社之约,张健华目前正在编写《金融强国》一书。会上,他以PPT的形式分享了写作提纲。全书一共分为八章:世界金融强国的历史演变,金融强国的基本特征,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强国,金融自主掌控力与金融强国,金融的国际化与合作,迈向金融强国之路。讲到第四章时,张健华说,这一章讲的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对实体经济是有支撑作用的,从这一点来说,金融强国的‘强’字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了,可以当动词来解释,金融可以使得国家未来的发展更具竞争力。”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作线上主题发言

在主题发言环节,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以视频形式参会。在题为《以强大的货币为基础  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演讲中,肖钢谈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金融强国目标的理解,二是阐释拥有强大的货币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基础。

肖钢认为,金融强国目标的首次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首先,标志着我们党对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其次,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金融竞争力提升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再次,更加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中金融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变革性力量;最后,锚定了中国特色金融事业的奋斗目标。

在今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金融强国六大核心关键要素的时候,把拥有强大的货币放在首位,我认为这个很重要。这样的排列既符合一般经济金融理论和逻辑,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抓住了金融强国建设的牛鼻子。”肖钢说,强大的货币是金融强国的基石,也是首要任务。在他看来,强大的货币应该是具有高度国际地位、币值相对稳定、在国际贸易投资中广泛便捷地使用,并且可以作为全球安全资产储备的货币。因此,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中,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要。

“现在有一种误解,说我们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想取代美元,其实不然,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美元和人民币可以共享,可以共同成长。”肖钢指出,虽然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步伐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理性看待和正确分析当前去美元化的趋势,二是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替代问题。他对如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谈了看法。

圆桌论坛一

圆桌论坛一由张健华主持,以“金融强国的核心要素”为主题,4位嘉宾进行了分享。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认为,建设金融强国需要放在实现“双碳”目标、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思考:一是要尽快建立我国转型金融的框架,二是金融机构要更加重视转型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三是要注重公正转型的问题。

原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围绕强大的金融监管,谈了有关想法。他认为: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提高监管治理能力和水平;要把所有的金融活动都纳入监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落实监管责任,强化五大监管;要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要明确建立强大的金融监管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任务。他进一步指出,要处理好监管部门与宏观调控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司法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关系,强化央地监管协同,建立责权利清晰的责任体系,发挥强大的金融监管对金融强国建设的保障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聚焦强大的中央银行这一要素谈了自己的认识。在他看来,能否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信任和预期,是衡量中央银行水平的最高标准,未来愿景中强大的中央银行至少应包括四个要素:一是良好治理和恰当的职能定位,二是具有共识的货币调控金融稳定理论,三是一整套成熟完备的货币调控和金融稳定调节框架,四是有助于实现多种功能的强大支撑体系。

着眼于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要素,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徐冲认为,衡量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准一般有五方面因素:市场交易额、成长性、产业支撑、服务水平、综合环境。徐冲说,上海的成长性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中,长期以来排名第一,成长性很好,交易额也在不断上升,但在产业支撑、综合环境、服务水平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圆桌论坛二

圆桌论坛二以“金融强国的建设路径”为主题,由陈道富主持。

对于建设金融强国的路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提供了两个视角。一个是过去金融改革的经验。他提到2022年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读懂中国金融:金融改革的经济学分析》一书,并把整本书的分析浓缩成一句话:“中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特点是务实,它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可行性和结果导向。”他认为,过去金融改革的经验同样适用于金融强国建设,应该根据目前现状,一步步往前走,持续推进。另一个是数字技术。鉴于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较快,他认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高级编辑周人杰从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创新发展的角度分享了有关思考。他认为,在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的同时,不能忽视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金融调控领域,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需要更好结合。对于金融强国的路径选择,他认为既要坚持目标导向,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八个坚持”的提出明确了目标导向,而问题导向方面则需要深入调研,列出清单、逐个击破。要相信市场化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力量,要与法治化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共同助力中国金融业的创新发展。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通过横向比较的方式,分析了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与国外机构存在的差距,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我国金融企业和科技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还较低。但纵向比较,我国金融企业包括金融科技企业近20年来进步非常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认为我们对发展前景要有信心,之所以取得巨大进步,根本原因是我们的金融改革遵循了市场化的逻辑,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竞争,吸收和学习了全球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和制度,拥抱了新技术,如果还想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需要在制度和理论上进行探索创新。

校对:冉燕青